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

[表演] 2017TIFA-蘇黎世國家劇院《誰怕沃爾夫?》

2017 TIFA 蘇黎世國家劇院《誰怕沃爾夫?》0317-0318

導演及舞台設計│Herbert Fritsch 


3/18,位置為一樓之左側。

老實說我就是有點看不太懂。但是詩和音樂都太漂亮了,明亮帶著促狹;旋轉舞台也十分的特別,彷彿自己也可以在那旋轉台裡打鬧。簡單來說就是享受這個舞台和聲光的設計,當所有的感官都被抓住了,那麼即使看不懂也還是很討喜,很有魅力的一齣戲。


會後座談小記錄

  1. 劇團總監似乎對觀眾的熱烈反應有一點驚訝,哈哈哈拜託戲真的是很難懂啊,但是還是大家看得都蠻快樂的。說中文的片段,我身旁的叔叔都笑得很開心,在地化的確用心。另外就是有一些比較細緻的表情動作,不坐前面真的看不到欸,但確實我身邊的觀眾看到這些片段反應都還蠻熱烈的。

  2. 觀眾提到戲裡日本藝妓的片段,當在亞洲巡演時,是否有想過可能會觸及刻板印象或是種族歧視之議題。其實在看的時候我也在想這樣的展現,在日本人眼裡會是醜化嗎?或會不會觸及敏感議題?

    但是導演的回答可以消弭這樣的疑慮,導演提到他會用日本,是因為在華格納(Wagner)年代日本文化對歐洲的影響。而演員綺麗的服裝,立刻想到的就是浮世繪,那樣藝妓的姿態,也許就是西方世界對於東方,或是更縮小範圍,對於日本文化的想像和再現,那麼舞台上看起來稚拙的展現,其實真的就單純化了。
    很喜歡這裡觀眾的提問和導演的回答,因為聽到身邊有人說,有需要問這個嗎?幹嘛那麼敏感?但我覺得這部分真的是重要而且需要小心的,因為有時候傷害會在不自覺得時候造成,而有機會可以了解表演的脈絡和發想的背景,並且謹慎待之,是最基本的尊重。

  3. 旋轉舞台的魅力。大家不約而同都想問旋轉舞台的問題,導演說目標就是希望可以讓觀眾瘋狂。在看戲的時候,三面舞台同時旋轉,真的會目不轉睛地盯著看,可是看久真的會瘋掉吧 XDDDD。舞台很簡單,但是旋轉又讓舞台很豐富,就是在盈虧之間得到了一個平衡。

散場的時候,聽到身邊的觀眾恍惚地搖搖頭說看不懂欸。我也是看不太懂啊,但仍是被吸引,舞台上的一切都目眩神迷,無庸置疑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。
想到《樂之本事,焦元溥》中由和韓國鋼琴家白建宇夫人尹靜姬的對話作為引子,提到「對於自己不懂的事,我們仍然可以欣賞,而且是開心欣賞。若是自在面對不先預判,現代藝術也能看的津津有味。」

懂或不懂,但此刻我們都享受著。


[圖片來源:TIFA官網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